北京师达中学国际部招生圆满结束!

  师达国际部隶属于北京市师达中学高中部,自2019年成立,面向北京全市招收9-12年级学生,开设IGCSE和A-level、IFC课程。该项目由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进行项目设计,为学校引进各类国际教育资源,学生入学可注册英国Ascot LVS School的学籍,毕业颁发该校毕业证书。2022年第一届毕业生申请到来自UCL、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人均收到4.5封海外大学的offer。由威久留学项目部提供海外升学规划与服务,成果喜人。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2926481.jpg

  截至今年8月17日,随着师达国际部2022级新生全部到校注册报到,我部2022年度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现已开启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新同学到来。2022年,师达国际部面向北京全市各区进行招生,师达项目计划录取50人,最终注册报到64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2938267.jpg

  2022年招生工作以“扩规模、调结构、保质量”为工作主线,推进落实各项举措,优化招生结构,强化宣传效果。招生宣传以线上、线下宣传为主要阵地,与各类招生宣传伙伴紧密合作,开展专业直播、招生政策讲解、开放日活动、参加国际择校展会等活动。通过媒体门户网、招生网站、公众号、直播号、微信群等多渠道,发布招生信息;开通咨询热线,招生官面谈,及时高效的解答家长和学生问题;举办多场入学考试,对申请人进行笔试和面试考核,严把招生质量关。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036384.jpg

  师达中学为迎接新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新生宿舍也装修一新。下阶段,我们将迎来为期12天的新生军训。给大家展示下新生风采和新环境吧!

  军训现场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021311.png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049788.jpg

  学习校规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103334.jpg

  宿舍楼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115511.jpg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128902.jpg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914/20220914113139685.jpg

 

埃及中国大学暑期线上培训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7月15日下午,山东中医药大学与埃及中国大学暑期线上培训启动仪式成功举办。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林海滨、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中国驻埃及使馆教育公参王胜刚,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博士、埃及中国大学校长阿什拉夫·埃尔谢伊教授出席并致辞。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中国事务部主任徐彦和、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代表以及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金晓军副院长应邀出席会议。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1011/20221011052508621.png

 

  山东省外办林海滨副主任表示,埃及是山东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暑期中医药课程培训项目,将更好地让埃及青年通过中医药探索中国文化,进一步促进中埃民心相通,丰富中埃合作内涵。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博士高度评价了中埃在传统医药及新冠疫苗等领域的合作,表示本次培训将进一步帮助埃及青年了解中国传统医药及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在埃及的知名度,推动两国在科技、医药、教育等领域合作交流。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1011/20221011052523212.png

 

  中国驻埃及使馆教育公参王胜刚表示,医药健康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议题,中非医药卫生合作,尤其是传统医药领域合作正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次线上培训将有助于埃及参训学生进一步丰富学识、拓展视野,为双方高校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及埃及中国大学校长阿什拉夫·埃尔谢伊分别介绍了学校概况,表示将以此次线上讲座为契机推动传统医药交流并推动两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启动仪式后,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王诗源教授进行了本次线上培训的第一讲《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整体医学—中医》,埃及中国大学约120名学生在线参加培训。本次线上培训将持续至8月5日,共授课4次,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为埃及中国大学学生提供中医药及理疗相关课程培训。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1011/20221011052553758.png

 

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人才

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人才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开班

  2022年4月15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顺利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领导、项目指导专家、项目实施高校领导、主讲教师代表、“新青年班”班主任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开班仪式上分别发言。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426/20220426023513145.png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在致词中表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有关高校和机构的支持下,配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所做的积极尝试。他在致词中祝贺“新青年班”正式开班,感谢合作单位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的支持和项目实施过程各方的努力,感谢参与高校、主讲教师和班主任的支持,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基本功,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遵循习总书记的教导,“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在主旨发言中祝贺“新青年班”正式开班,鼓励青年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学习,勇于担当,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参与全球治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姚发明、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在开幕仪式上代表项目实施院校分别发言,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提升能力,积极实践,开拓创新。他们表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推出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安排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扎实合理,学生非常欢迎,是大学“第二课堂”教育的创新成果。项目外籍专家、2020年度“北京榜样”敬业奉献年榜人物、2021“典赞·2020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戴伟(David G. Evans)博士在发言中用他本人实际经历向同学讲述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激励大家积极传播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代表课程主讲教师发言,他表示项目以“新青年”命名体现是项目的时代责任感,他鼓励同学们要胸怀大志,努力学习,未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新青年班”班主任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办公室主任韩飞老师和“新青年班”学生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沈怡敏在开班仪式上分别发言。参与项目的几十所高校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步参加开班仪式。随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宣布“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新青年班正式开班。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426/20220426023533479.png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是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素质能力培养项目。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配合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项目以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目前已有五十多所大学加入项目实施,包括35所211建设和学科建设院校。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许多机构的认可与支持,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等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内外跨国企业的支持,为项目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项目执行单位、该会所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印凯支持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

 

胡文平出席《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暨“新青年班” 开班仪式并致辞

本站讯(通讯员 仇爽)4月15日上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线上举办《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暨“新青年班”开班仪式,我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出席并作为项目院校代表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驻法国使馆前公使衔教育公参马燕生,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发明及百余所项目高校的60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班仪式。

余有根表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际理解并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希望该项目可以助力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马燕生分析了时代背景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全球胜任力人才需要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并且专业精通、外语熟练、技能全面、能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希望项目能帮助青年学生实现梦想,让学生们能够服务国家、走向世界。

胡文平表示,天津大学一直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己任,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全球素养、加强政策和资源支持等多角度切实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他感谢协会为各高校提供的项目资源,认为该项目可以为高校建设全球治理交叉学科,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实践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有益的补充,有效提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我校也将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依托重点学科,努力推动全球胜任力深度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最后他寄语学生,希望学生们通过参与此次项目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为自信从容地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为拓展我校学生全球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我校于2021年申报并获批成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首批项目高校。项目将通过设计不同模块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增强国际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

我校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暨“新青年班”开班仪式

2021年底,教育部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函复学校,我校申报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经研究及专家评审,批准我校加入“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山西财经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而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首批全国共59所高校入选,其中“双一流”院校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35所,我校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4月1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暨“新青年班”线上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印凯、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等嘉宾代表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代表参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米子川,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相关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以及学生代表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为我校首次举办,项目聚焦于提升学生的政治定力和文化自信力、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沟通力、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治理参与力。该项目采用“999模式”,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工作坊衔接的POWER教学模式,分春秋两季开课,旨在提升学生在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国际组织、大众传媒以及政府部门相关岗位的任职和工作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扩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方式,相关学院还成立了卓越班,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积极拓展多元化教育教学资源。此次,结合我校实际,为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拓展学生全球视野及成长成材空间,学校在国家级一流专业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在相关学院的大力配合下,遴选出了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共40名优秀学子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并组成“新青年班”。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是我校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重要尝试。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通力合作,着眼国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将借此契机不断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将集中优势资源,高质量做好“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专业精通、外语熟练、技能全面、敢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的高素质财经类国际化人才,为学校下一步开展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务处吕芳、国际交流合作处吕娜供稿)

中国海洋大学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工作研讨会召开

 2022年3月4日,中国海洋大学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以下简称“中泰高教联盟”)线上工作研讨会召开。这是自去年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加入中泰高教联盟后双方举行的第一次研讨会。
  

  会上,中泰高教联盟秘书长鄂学文介绍了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情况,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郑小东和李景玉分别介绍了海大新农科水产联盟和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双方共同探讨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需求、内容和途径。双方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目标一致;在中泰高等教育资源和信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方面优势互补;在聚焦海上丝路,加强中泰涉海高校互通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中泰高教联盟希望中国海洋大学发挥海洋和水产龙头学科的优势,联合国内知名涉海高校发起成立“海洋和水产专业委员会”,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中泰高教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卫东出席会议并发言。李卫东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中泰科教合作,希望中泰中心和新农科水产联盟积极对接,找准合作点,创新合作模式,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增进中泰合作交流做出海大贡献。
  
  水产学院院长、新农科水产联盟秘书长李琪教授参加研讨。李琪感谢中泰高教联盟对海大水产学科的信任,表示将做好“海洋和水产专业委员会”组建工作,为中泰水产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和产业推动贡献力量。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新农科水产联盟副秘书长温海深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层次、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国际师生流动形式、国际实习实践基地等具体问题作了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执行主任李景玉主持会议,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水产学院、新农科水产联盟和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Alliance of China-Thailand Universities)2020年10月在云南昆明成立,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支持的,由中泰双方 14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共同发起和倡议建立的一个开放性国际教育合作平台。联盟致力于深化中泰高等教育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内,推动中泰高等教育互通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通讯员:张昕宇

埃及中国大学设立北京代表处助推中埃高教合作进入新阶段

2022年3月16日,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08号豪景大厦19层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举行,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教育科技参赞王胜刚先生、埃及中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卡莉玛女士、埃及中国大学国际事务主任索娜塔女士、埃及中国大学中国事务主任徐彦禾女士、埃及中国大学顾问王戈先生,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鄂学文先生、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王伟先生、副院长金晓军先生,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中医学院等合作大学的领导、教师代表,埃及中国大学总部和北京代表处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在线直播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的诞生。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1429894.jpg

埃及中国大学、中国驻埃及使馆及合作学校领导和代表参会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教育科技参赞王胜刚在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揭牌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埃及中国大学是埃及、北非乃至中东地区唯一的一所以中国命名的大学。目前埃及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与中国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未来可期,当前是两国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的良好时机。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2100234.jpg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教育科技参赞王胜刚先生发言稿

他指出,埃及中国大学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并致力于中埃友好的人才,如今与中国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取得实质进展,今天参加仪式的中国高校就是其中的代表,反映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驻埃及使馆全力支持埃及中国大学的发展,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亲自关心学校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埃及中国大学与中国高校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2158561.jpg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2213554.jpg

揭牌仪式现场

埃及中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卡莉玛在揭牌仪式上致辞。她表示,埃及中国大学的理念是成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第一所具备传播先进制造业技术的非传统大学,未来将扩展到埃及每个省,与中国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使得学生能获得埃及和中国两个国家认可的学位,使学生得到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实用性教育。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将对埃及中国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410932.png

埃及中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卡莉玛女士发言稿

卡莉玛女士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0年前就听闻中国发展迅速,并曾7次访问中国亲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坚信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国家之一。

埃及发展应该走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因此从2004年就开始推动设立埃及中国大学,并得到埃及总统塞西的大力支持。埃及中国大学至今已设立了工程、国际经贸、药学和理疗四个学院,招收本科学生4000多名,同时正在建设另外八所学院和校属医院,中文是学校的必修课。埃及中国大学目前已成为埃及政府大学和埃及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合办私立大学之外的热门私立高校。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505790.jpg

她希望将埃及中国大学办成埃及最好的大学之一,因此期待能得到中国各界的大力支持,目前通过与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合作设立北京代表处,积极探索和推动与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中国多所大学合作办学,使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更多优秀的埃及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埃及中国大学中国事务主任徐彦禾女士表示,“卡莉玛女士这十几年为了埃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大量的心血,走过了艰辛历程,她对中国执着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同意接受她的邀请,承担起埃中大学与中国教学合作项目的管理工作。”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553358.jpg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611968.jpg

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王伟先生热烈祝贺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的成立,今后将全力支持北京代表处的工作,希冀中埃教育合作项目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鄂学文表示,埃及中国大学设立北京代表处标志着埃及中国大学在加强与中国高校间的交流合作迈向新阶段,为中埃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代表处将成为中埃高校间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也将成为中国高校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将不断拓展与中国高校的联系,加强中埃教育文化交流,为培养传递中埃友谊,传播中国文化,发扬国际教育合作精神、发挥中国教育大国的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431367.jpg

北京代表处嘉宾合影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肖连团教授希望尽快启动与埃及中国大学的合作。合作大学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马铁石发来书面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将发挥中文教育的特有优势,加强与埃及中国大学的合作,不断推动培养更多致力于中埃科技文化发展的中文国际人才。

埃及中国大学副董事长Dr. Essam Ibrahim,埃及中国大学国际事务主任Dr. Sonata Abd Allah,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健、太原理工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张永忠对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的成立表示祝贺。

会上,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赵嘉励分享了与埃及高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经验。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21/20220321033707562.jpg

作为一所新型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学,埃及中国大学见证了中埃两国间日益密切的教育、科技、文化合作,也正成为向埃及民众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为埃及的建设发展以及中埃国际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通晓中埃两国文化的国际化科技人才,成为中埃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埃及中国大学设立北京代表处

人民网开罗3月16日电 (记者周輖)埃及中国大学16日举行北京代表处揭牌仪式,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教育科技参赞王胜刚、埃及中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卡莉玛、埃及中国大学总部和北京代表处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中医学院等合作大学代表在线参加。

王胜刚在致辞中表示,埃及中国大学是埃及、北非乃至中东地区唯一的一所以中国命名的大学,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并致力于中埃友好的人才。目前埃及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与中国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未来可期,当前是两国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的良好时机。中国驻埃及使馆全力支持埃及中国大学的发展。

卡莉玛表示,埃及中国大学的理念是成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第一所具备传播先进制造业技术的非传统大学,未来将扩展到埃及每个省,与中国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使得学生能获得埃及和中国两个国家认可的学位,使学生得到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实用性教育。埃及中国大学北京代表处将对埃及中国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埃及中国大学北京办公室负责人颚学文表示,埃及中国大学设立北京代表处标志着埃及中国大学在加强与中国高校间的交流合作迈向新阶段,为中埃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代表处将成为中埃高校间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也将成为中国高校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埃及中国大学是一所新型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学,设立了工程、国际经贸、药学和理疗四个学院,招收本科学生4000多名,同时正在建设另外八所学院和校属医院,中文是学校的必修课。该校见证了中埃两国间日益密切的教育、科技、文化合作,也正成为向埃及民众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为埃及的建设发展以及中埃国际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通晓中埃两国文化的国际化科技人才,成为中埃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与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共商中泰高教合作

3月4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水产学院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秘书处、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举办线上工作研讨会,就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泰高教合作进行了会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李卫东处长、王琳舒副处长、水产学院院长李琪教授、副院长温海深教授、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执行主任李景玉教授等相关校领导、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秘书处鄂学文秘书长及联盟常务理事、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金晓军副院长,项目研发中心总监冯继尚参加会谈。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15/20220315014615666.jpg

 

会议由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金晓军副院长主持。他代表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王伟院长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的发展历史、业务板块、重点项目等有关情况,还介绍了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国际资源、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情况。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15/20220315014735533.jpg

 

鄂学文秘书长详细介绍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的成立过程、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的八项重点工作,并表示,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成员院校作用。鄂学文秘书长欢迎中国海洋大学加入联盟,联盟愿探讨设立农业水产专业委员会,从课程学分认可、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短期项目、学历提升、学术科研创新等方面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315/20220315014752620.jpg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郑小东教授详细介绍了新农科水产联盟的建立历程、工作成果及未来合作方向;李景玉教授则介绍了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的工作及成果、未来合作的内容和途径。

 

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金晓军副院长介绍了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近年来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与泰国高等院校开展国际教育项目的情况。

 

与会三方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目标一致;在中泰高等教育资源和信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方面优势互补;在聚焦海上丝路,加强中泰涉海高校互通合作方面达成共识。

 

三方同意,未来在中泰高校合作,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增进中泰水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密切合作。

 

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 (Alliance of China-Thailand Universities)2020年10月在云南昆明成立,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支持的,由中泰双方 14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共同发起和倡议建立的一个开放性国际教育合作平台。联盟致力于深化中泰高等教育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内,推动中泰高等教育互通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并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第4个西海岸校区正在建设中。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东方红3”号、“东方红2”号、“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

 

王伟院长在全球教育新闻访谈中积极推动国际教育合作

东西方国际教育及威久国际CEO王伟先生,在新年伊始如邀接受了全球教育新闻The PIE News(以下简称The PIE)的专访,就疫情下的国际教育、疫情对留学生出国的影响、留学出口国变化、留学生回国就业发展以及对来华留学行业的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观点与思考。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117/20220117101646282.png

在专访中,王伟先生首先简单介绍了东西方国际教育(以下简称“东西方”)。东西方起源于2008年的威久(Wiseway)—— 威久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国际教育研究与服务至今已22年余。东西方在中国有15个办事处,主要为英国、美国在内的15个国家进行招生工作。2008年,东西方的客户群从学生和家长扩大到教育机构,从一个国际预科课程开始,已在10所中国大学运行,每年约招收800到1000名学生。作为一家国际教育研究和服务机构,东西方涵盖中国教育研究、项目开发及大学合作,始终坚持直接服务学生,为大学提供服务,从长期的学历教育到较短的学期交流以及两周的学习体验项目。
 

作为中国国际教育界的专家,王伟先生就时下的热点话题即疫情对留学生的出国和归国就业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来看学生出国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主要归于新冠对旅游业的影响,西方社会采取的较中国宽松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出国后的安全问题。另外中美、中澳的国际关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选择。但从中长期看,每年60-70万的留学人数还会增长,可能因为有政府的鼓励和学校的资助,这个数字在短期交流项目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目前看英国绝对是首选的留学目的国。英国大学在中国也有许多联合培养的项目,比如2+2或3+1项目。中国正在成为经济强国,大学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际项目,所以有些学生会选择在中国学习。完成项目后很多学生会选择继续去英国读硕士甚至博士,这也(为英国留学)贡献了一些人数。关于国内就业市场,对年轻毕业生来说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学生回国后通常会直接进入IT和商业领域,现在也有许多学生去了金融和银行这两个热门专业。但找工作难并不都是因为新冠,中国社会和政治政策的改变多少也会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在采访中,王伟先生还特别提到来华留学行业的市场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虽然现阶段这个市场并不是国内大学和招生代理机构非常热衷的领域,但从长远看,来华留学的学生人数会慢慢增加,因为仍可以看到从亚洲邻国来华学生的数字在增长。但是因为目前中国大学对国际生的收费较低,导致项目运营成本高,所以暂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东西方也正在与国内的大学共同探索,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大学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和多层次的国际化体验。
 

如想了解更多本次采访的详细内容及相关国际教育的前沿资讯,欢迎访问The PIE News官方网页:https://thepienews.com/pie-chat/wa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