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荣获2024年度国际教育领导力品牌奖

       2024年12月18日,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在新浪&微博举办的以“教育的力量”为主题的教育盛典上再传捷报,荣膺“2024年度国际教育领导力品牌奖”。

       本次盛典汇聚了众多教育行业领军人物,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等众多专家学者及主流媒体代表近千人到场,共议数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质量教育的更多可能。

       威久留学总经理王浣尘先生代表集团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接受新浪教育采访,对国际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和趋势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出国留学行业在放开留学资质后,百花齐放,竞争激烈。首先,基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未来出国留学的市场规模增速将放缓,呈现多元化的留学目的国分布趋势。尤其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等留学的需求增长较快。第二,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向“在地国际化”做的越来越好,以“重视本土培养”、“群体普惠性”、“国际化教育环境”为特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将更多优质的高端国际教育资源引进来。为了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的“博之桥”项目应运而生。第三,未来高品质的短期国际学习交流项目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寒、暑假研学或为期三个月左右的学期内交流,最受在校师生的欢迎。这也是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在发展布局的新方向。

       本次论坛的颁奖仪式上,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利先生向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等优秀单位颁发了荣誉奖牌。此次荣誉的获得,不仅是行业内对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品牌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集团团队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坚持卓越服务理念的嘉奖。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以专业精神和全球化视野,推动国际教育服务的创新与升级,为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更多学生和家庭搭建通往梦想的桥梁。

 

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2月16日上午,在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博览会上,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合作,共同开展“新时代高校学生国际就业力培养计划”,旨在配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国际就业力培养,促进国际化高质量就业,加快培养能够适应当今全球化挑战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本次大会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协同、融合、创新、适配”为主题。大会开幕式上宣读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的贺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江苏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林伟、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分别致词与发表讲话。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博览会启动仪式、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有位来”系列招聘会启动仪式,举行了“印向未来”高校毕业印行动倡议发布、“启明星”大学生就业赋能行动发布和“职引未来”丛书发布等。吉利集团、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图联科技、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等参加了本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王伟先生出席签字仪式。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千余名代表参会。两天会议同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博览会和十多场平行论坛及活动。

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荣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度最佳合作伙伴

       2024年10月31日,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在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开幕当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荣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度最佳合作伙伴”。
 

 

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接受颁奖

在颁奖典礼上,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右)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左)合影留念

       一同获得此荣誉中外机构包括法国大使馆、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教育处、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法语联盟、VISA公司、武汉研课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次颁奖仪式是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开幕当晚举行的“CEAIE之夜”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晚有来自世界各地中外嘉宾逾千人出席活动。

聚焦青少年国际素养与全球胜任力培养,助力新时代人才国际化

  10月30日,以青少年学生国际素养培养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高中国际素养教育调研报告》和《新时代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探索 –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报告》在京发布。报告发布会藉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成立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聚集了一百多位教育界人士。

  《高中国际素养教育调研报告》是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的一项关键研究,是该机构此前在北京、江苏和上海等地对十余所中学实地调研总结。该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国际素养教育的实施情况,涵盖了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活动以及家校合作等。报告提出,在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素养教育,有助于开阔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培养全球胜任力,对于帮助“平视世界的一代”树立“四个自信”,加快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探索 –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并评估自2021年启动以来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报告深入分析了该计划的设计理念、课程实施、实践活动等方面,并总结了其在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的成效与影响。报告认为,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助力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丰富学生的国际体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得到了大学师生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世界格局正在重塑,在此形势下,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的中国,加快建立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要求。

  发布会上,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王伟对课题专家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支持表示感谢,对报告的编写团队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希望通过开展务实性研究,推动全球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东西方教育理念的融合与互鉴。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时代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媒体报道链接如下,请扫码浏览——

热烈庆祝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成立二十五周年

       10月30日,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迎来了辉煌的二十五周年纪念日。当天,近二百位教育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活动从签到开始便洋溢着热烈的氛围,集团总裁王伟及公司领导亲自迎接到场嘉宾,热情的欢迎与悉心的准备,让每位来宾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

       庆典在主持人王浣尘先生的开场中拉开序幕。庆典开始,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了到场的重要嘉宾。紧接着,一部公司二十五周年宣传片带领大家回顾了集团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创立到如今的卓越发展,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始终秉持着教育初心,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集团在教育领域的辉煌成就,更激发了在场每一位来宾的共鸣与骄傲。 

威久留学总经理王浣尘主持典礼

       在宣传片播放后,集团总裁王伟发表了深情致辞。他分享了集团过去的发展历程,感恩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并向各位教育界同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还展望了集团未来25年的发展蓝图,强调集团将继续以国际教育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全球学生的成长赋能。随后,特聘专家马燕生教授发表演讲,从国际教育发展的高度出发,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令在座的教育同仁深受启发。

左上: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讲话;右上: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特聘专家马燕生讲话

左下: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特聘专家王晓平讲话;右下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金晓军讲话

       庆典的学术环节,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两份重磅报告——《高中国际素养教育调研报告》和《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报告》。这两份报告展示了集团在国际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洞察,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展现了集团在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人才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成就,也为集团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庆典最后,在来宾们的欢呼声中,切蛋糕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香甜的蛋糕象征着集团的辉煌成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温馨而热烈的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

庆祝仪式(从左至右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原秘书长王永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
东西方国际教育总裁王伟、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岑建君)

       晚宴期间,领导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饮交谈,回忆与展望交织,共同为集团的未来举杯。整个晚宴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来宾们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情谊。与此同时,集团总裁王伟也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畅谈集团未来25年的追求与发展方向。他表示,未来集团将继续坚持全球发展、课程先导、奋斗者为先、创新发展的奋斗目标,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国际化课程为引导的、先进的、国际教育服务企业。

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本次庆典活动在温馨与喜悦中圆满落幕。东西方国际教育集团在教育事业教育行业深耕了二十五年,未来,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全球化教育贡献更大力量。感谢所有合作伙伴、教育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期待与大家共同携手,迈向下一个更加璀璨的二十五年!

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共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篇章

2024年8月23日,主题为“深化大学高质量合作,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二楼斗篷山厅召开。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论坛由江苏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学院、东西方国际教育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中泰两国20余所知名学府的8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化互鉴和传承友谊的使者。

论坛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议程,涵盖大学校长论坛、农业与食品科学前沿论坛、青年学子论坛等活动,旨在激发教育创新、科研合作、人才流动的新思维,探索未来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模式。当日,中泰高教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与中泰高校青年千人交流项目的倡议发布成功举行,标志着中泰合作步入崭新阶段,预示着双方合作将结出更多硕果。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致辞时指出,中泰毗邻,友好情谊深植两国人民心中。自1975年建交以来,双方开展了多样且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2022年,中泰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教融合等务实合作方面加速推进。两国教育合作交流切实推动了政、校、行、企联动,为双边交流与合作注入新能量。交流协会高度重视与泰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领域均与泰国教育部、院校和教育组织开展了深度合作。泰国作为东盟十国之一,是交流协会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入围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中学校占比近30%的国家。

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在题为《深化合作,共创未来:中泰高校合作的探索与展望》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泰高校合作意义重大。其一,能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泰国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教学质量高且国际化成效显著,与中国高校合作可提供宝贵学习交流机会,探索适应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其二,有助于培养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在全球化时代,仅靠国内教育资源和经验难以满足需求,通过合作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培养其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人才。其三,有助于促进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通过合作可攻克科技难题,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李红还表示,将加强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引入泰国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通过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并探索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以适应新挑战和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发起了“中泰青年学生友好交流千人计划”。这一倡议不仅是对中泰友谊的延续,更是对未来两国青年学子交流互鉴的美好期许。相信通过此计划,更多中泰青年学子将跨越山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连接两国友好关系的坚固桥梁。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深化合作 共创未来 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8月23日,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顺利举行。作为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活动,本次论坛以“深化大学高质量合作,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泰两国30多所高校的80多位代表参加。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中方联席理事长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以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泰方联席理事长、泰国暹罗大学校长蓬猜·蒙空瓦尼博士等致辞。

由左至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泰方联席理事长、暹罗大学校长蓬猜博士、中方联席理事长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

杨军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泰两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在教育领域的丰富合作。他强调,近年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成立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等项目,为中泰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就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凝聚共识,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二是发挥优势,加强人才联合培养;三是丰富形式,拓展青年交流渠道。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两国高等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论坛开幕式由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秘书长鄂学文主持。

开幕式后,中泰两方10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内容涉及校际交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分别是:泰国农业大学分别与江苏大学、青海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泰国暹罗大学与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技师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此外,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泰国暹罗大学就双方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办公室签署了备忘录。这些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两国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大学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与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联合发起了“中泰大学生千人交流计划”。该计划在此前一天举行的“中泰大学合作座谈会”上得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集美工业学院、泰国农业大学、宋卡王子大学、泰国东方大学、暹罗大学、吉拉达技术学院等二十多所高校的认可与支持。该计划将每年协助1,000名中泰大学生到对方国家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分课程的学习,旨在通过中泰高校的共同努力,为中泰两国青年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帮助青年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增强全球胜任力,投身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该计划的提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多所高校表示将积极参与,为促进中泰青年交流贡献力量。

“中泰大学校长论坛”与当日下午举行。与会校长和专家围绕“深化大学高质量合作,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以“深化合作,共创未来 — 中泰高校合作的探索与展望”为题,分享了江苏大学与泰国高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合作的新思路,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双学位”项目、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泰国暹罗大学校长蓬猜·蒙空瓦尼博士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转型 — 培养企业家及可持续发展技能”的演讲。他强调,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挑战,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他呼吁中泰两国高校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未来挑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肖志松教授介绍了该校在推动产教融合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颂猜博士(Dr. Somchai Richupan)以“高校办学新准则”为题发表了演讲。泰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代院长万维帕博士(Dr. Wanwipa Vongsangnak)分享了泰中高教国际合作及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泰国东方大学副校长宋塔温Somtawin Jaritkhuan教授阐述了该校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

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肖志松教授;右: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颂猜博士

左:泰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代院长万维帕博士;右:泰国东方大学副校长宋塔温教授

青年学生交流一直是中泰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青年学子研讨会”是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的保留环节。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大学生代表围绕“共筑发展梦想,携手共创未来”,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收获,以及和对未来跨境教育合作的期待。青年学子的发言充满激情与活力。贵阳学院的中国学生刘予清分享了参与中泰文化交流项目的心得,强调了跨文化理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泰国留学生柳婧颀(Miss Kanticha Pairojtanachai)则以“携手共筑未来 — 泰国青年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与责任”为题,用流利的中文与在座嘉宾探讨了青年一代在促进中泰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独特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Mr. Muhammad Ahsan)以“跨越文化的桥梁,共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用中文做了发言,南昌大学尼泊尔留学生葛首尔(Mr. Shahi Kishor)同样用中文做了发言。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学生陈律卫(Mr. Tan Ludwig)和泰国加拉信大学刘志飞(Mr. Suranon Ngoenain)以视频方式用中文做了演讲。

左:贵阳学院学生刘予清;右:北京大学泰国留学生柳婧颀

左:华东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右:南昌大学尼泊尔留学生葛首尔

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学生陈律卫;右:泰国加拉信大学刘志飞

在闭幕式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原执行秘书长刘宝利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以中泰建交50周年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赓续传统友谊,聚焦共同发展,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相关领域深化专业交流。他特别强调了加强中泰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倡议搭建更多渠道和平台,为两国青年交流创造更有利条件,让青年学子们在交流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增进友谊,在理解中促进和平与发展。

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本次论坛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对促进与深化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论坛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已成为两国高等教育界重要的交流平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两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友好往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