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人才

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人才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开班

  2022年4月15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顺利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领导、项目指导专家、项目实施高校领导、主讲教师代表、“新青年班”班主任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开班仪式上分别发言。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426/20220426023513145.png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在致词中表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有关高校和机构的支持下,配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所做的积极尝试。他在致词中祝贺“新青年班”正式开班,感谢合作单位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的支持和项目实施过程各方的努力,感谢参与高校、主讲教师和班主任的支持,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基本功,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遵循习总书记的教导,“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在主旨发言中祝贺“新青年班”正式开班,鼓励青年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学习,勇于担当,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参与全球治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姚发明、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在开幕仪式上代表项目实施院校分别发言,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提升能力,积极实践,开拓创新。他们表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推出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安排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扎实合理,学生非常欢迎,是大学“第二课堂”教育的创新成果。项目外籍专家、2020年度“北京榜样”敬业奉献年榜人物、2021“典赞·2020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戴伟(David G. Evans)博士在发言中用他本人实际经历向同学讲述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激励大家积极传播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代表课程主讲教师发言,他表示项目以“新青年”命名体现是项目的时代责任感,他鼓励同学们要胸怀大志,努力学习,未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新青年班”班主任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办公室主任韩飞老师和“新青年班”学生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沈怡敏在开班仪式上分别发言。参与项目的几十所高校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步参加开班仪式。随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宣布“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新青年班正式开班。

http://www.ewiedu.cn/uploadfile/2022/0426/20220426023533479.png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是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素质能力培养项目。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配合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项目以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目前已有五十多所大学加入项目实施,包括35所211建设和学科建设院校。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许多机构的认可与支持,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等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内外跨国企业的支持,为项目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项目执行单位、该会所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印凯支持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

 

胡文平出席《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暨“新青年班” 开班仪式并致辞

本站讯(通讯员 仇爽)4月15日上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线上举办《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暨“新青年班”开班仪式,我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出席并作为项目院校代表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驻法国使馆前公使衔教育公参马燕生,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发明及百余所项目高校的60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班仪式。

余有根表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际理解并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希望该项目可以助力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马燕生分析了时代背景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全球胜任力人才需要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并且专业精通、外语熟练、技能全面、能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希望项目能帮助青年学生实现梦想,让学生们能够服务国家、走向世界。

胡文平表示,天津大学一直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己任,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全球素养、加强政策和资源支持等多角度切实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他感谢协会为各高校提供的项目资源,认为该项目可以为高校建设全球治理交叉学科,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实践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有益的补充,有效提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我校也将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依托重点学科,努力推动全球胜任力深度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最后他寄语学生,希望学生们通过参与此次项目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为自信从容地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为拓展我校学生全球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我校于2021年申报并获批成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首批项目高校。项目将通过设计不同模块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增强国际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

我校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暨“新青年班”开班仪式

2021年底,教育部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函复学校,我校申报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经研究及专家评审,批准我校加入“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山西财经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而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首批全国共59所高校入选,其中“双一流”院校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35所,我校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4月1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暨“新青年班”线上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印凯、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马燕生等嘉宾代表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代表参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米子川,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相关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以及学生代表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为我校首次举办,项目聚焦于提升学生的政治定力和文化自信力、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沟通力、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治理参与力。该项目采用“999模式”,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工作坊衔接的POWER教学模式,分春秋两季开课,旨在提升学生在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国际组织、大众传媒以及政府部门相关岗位的任职和工作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扩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方式,相关学院还成立了卓越班,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积极拓展多元化教育教学资源。此次,结合我校实际,为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拓展学生全球视野及成长成材空间,学校在国家级一流专业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在相关学院的大力配合下,遴选出了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共40名优秀学子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并组成“新青年班”。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是我校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重要尝试。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通力合作,着眼国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将借此契机不断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将集中优势资源,高质量做好“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专业精通、外语熟练、技能全面、敢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的高素质财经类国际化人才,为学校下一步开展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务处吕芳、国际交流合作处吕娜供稿)